top of page

Nirvana 如何善終

  • 作家相片: stevennvmc
    stevennvmc
  • 2017年8月2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及至一九九○年,全球半數死亡人數是由慢性疾病造成;二○一五年時,比例已升至三分之二。在富有國家,約三分之一是在醫院或照護機構中死亡;六十五歲之後死亡的美國人,近三分之一曾在死前三個月內待過加護病房,近五分之一在最後一個月曾接受手術。

如此積極的醫療介入,可能會讓親人朋友十分痛苦。

為何醫生不相信「生前預囑」

在醫院死亡的癌症病患,通常會比死在家中或臨終照護機構的類似病人,承受更多痛苦、壓力和憂鬱;家屬較有可能與醫生和其他家屬產生爭執,也較可能受到創傷後壓力症和長期悲傷所苦。最重要的是,人似乎不想要這種醫療化的死亡。

對有些死亡來說,悲慘無可避免。人在健康時想要的死亡方式,很可能會在死亡到來時改變(這也是醫生不太相信「生前預囑」指示的原因之一)。

病人常會接受不符他們想法的劇烈治療──醫生並未討論病人的偏好、或並未確定病人明確了解預後狀況,即依照他們所受的訓練,窮盡「一切可能」。

《經濟學人》曾經呼籲「醫助死亡」合法化,讓心理狀況合宜的臨終病人,可以選擇在醫生的協助下結束生命。但死的權力只是改善臨終照護的其中一環。想讓人擁有他們想要的死亡,應採行幾個簡單措施。

我們需要更多緩和照護。除了緩和疼痛外,也要為臨終病人提供諮詢。研究顯示,向晚期癌症病患同時提供臨終照護和常見的治療,不但可以減少苦痛,還能延長生命。

醫病之間討論死亡也是必要的。美國著名醫師作家葛文德的「重病談話指南」是相當好的起點,那是簡短的問卷,目的為確知臨終病人對自身狀況的理解程度,並了解他們在生命盡頭到來時的目標。醫療系統應對重病的方式也已開始轉向。大部份的慢性病照護應該完全移出醫院,部份醫療資金應該轉往社會支持。

醫生和醫院的財務誘因也需要改變。成本並非阻礙,因為獲得充足資訊、積極參與的病患,選擇無用治療的機會也較低。溝通不良常造成醫療訴訟,這也可以減少醫生被告的機會。

更好的死亡代表更好的人生,直到盡頭也不例外

 
 
 

Comments


精選文章
最近的帖子
檔案
按標籤搜索
跟著我們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您已登錄到機構代碼 NO:1171 的網站

隸屬於STC聯合企業

免責聲明

網站所載信息僅供一般瀏覽和參考 
該信息由 STC UNITED ENTERPRISE [Nirvana Asia 的授權機構(“STC”)和
STC 應保持所有信息的最新、準確和正確。 STC 不作任何陳述或保證
種類,明示或暗示,關於網站的完整性、準確性、可靠性、適用性或可用性
或出於任何目的包含在網站中的信息、產品、存續或相關圖形。
因此,您對此類信息的任何依賴完全由您自己承擔風險。


鼓勵並敦促 Nirvana Asia 的代理商及其公司集團提供準確、正確、適當和認真的信息。這樣做不會有 錯誤溝通導致與使用本網站有關的誤導性和歪曲信息引起的間接或後果性損失或損害。 Nirvana Asia 及其集團公司對任何不當行為不承擔任何責任。

快速鏈接

主页

服務

跟著我們: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聯繫我們

bottom of page